高手
應該是非核心資產,刊登時漏了個「非」字。
讓我想像一下今天報紙財經版的頭條:
「和黃中期盈利增長10%勝預期」
「李嘉誠:未需要找接班人」
「和黃3G明年收支平衡」
「長和系業績理想」
看完頭條之後,我想像細文內容會有以下幾段:
「分析員指出,扣除投資物業升值部分,和黃半年純利其實倒退三成,未符合預期。展望下半年盈利增長,主要靠意大利3G業務分拆上市所帶動。」
「出售貨櫃碼頭為和黃帶來五十五億特殊盈利。而另外,購回英國3G合作夥伴手上的股份,同樣帶來九十四億的利潤。」
「每股盈利上升10%,中期息與去年同期一樣,派五毫一。集團預期意大利3G會率先達致EBITDA收支平衡,下半年3G的資金要求將大幅下降,並預期來年可以自給自足,毋須額外借貸。」
估計完市面上報章財經版的頭條及內容後,看看《卓如日報》會如何報道:
和黃靠三招支撑盈利
昨天和黃(013)公布中期業績,雖然盈利據報是上升近10%,但細看之下,不難發現盈利只不過靠三招賬面計算而演變出來,真正憑日常營運,其實集團粗略地計是蝕近七十億。
第一招,是人所共知的投資物業賬面升值,盈利近四十五億,是半年純利約四成。這賬面盈利是什麽一回事,大概毋須多言。
第二招,是一如以往的賣資產套利。但今次更厲害,大概值錢的非核心資產已所剩無幾,唯有出動2005年才用得着的絕招—買資產套利。而和黃買的並非街外資 產,是旗下附屬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以極高資產折讓價購入英國3G小股東的手上股票,所產生的負商譽化為盈利,達九十四億。
要產生這龐大的負商譽,着眼點除了是那低價外,還要看那巨額資產。究竟英國3G會有什麽巨額資產讓和黃以低價購入?無錯,是牌照費及3G設備。如果要達到買資產後還有負商譽化為盈利入賬,首要條件是不可以將牌照減值。
但為何小股東願意低價將英國3G拱手相讓?原因是他們眼中這些資產已經不再值錢,而未來還有個無底深潭,倒不如壯士斷臂,反正牌照費是已出之物,做生意要忘記過去,放眼將來。
買資產套利是曠世絕招,但機會難逢,原因是當中竅門要對方將資產貴買平賣,違反正常做生意原則,但偏偏和黃就可以令生意夥伴行為失常。這九十四億是獎勵。
以前提到負商譽化為盈利入賬兼可派息,部分人士並未領略箇中真諦,和黃為大家示範。四十五億的投資物業升值,九十四億的負商譽盈利,部分作為中期息二十一億,分派大家。
另外,繼買資產套利後,另一絕招和黃經已施展,但留待下半年才亮相,是私有化套利。和電國際(2332)私有化和記環球後,令和黃持有和電國際的權益被攤薄。這變相出售,令和黃下半年賺十一億。
這類套利絕招,令你眼花繚亂?為閣下健康着想,我暫停示範,以免大家走火入魔。
第三招,是遞延稅項資產。一早已經說明,這賬面項目是碌卡,是將未來的虧損扣稅化為今天的盈利入賬,和黃半年有近四十億。嚴格來說,這只不過是將以前賬 面上的超級虧損拿部分出來幫補一下,並不可以指和黃無中生有。這是會計準則入賬方法所帶來的好處,聰明人曉利用是無可厚非,平凡人錯失良機只可怨自己冇本 事。
以上三招,為股東帶來10%盈利升幅,中期息每股五毫一。我們應該感謝管理層,在重大投資未帶來回報前,為股東絞盡腦汁,保持集團穩健的盈利增長。
11 comments:
方兄深知本地報張習慣, 預測頭條準確, 實教人佩服佩服. 以下是小弟撮取今天各報張的大字標提:
和黃勁賺118億(太陽)
和黃多賺10%遠勝預期 李嘉誠﹕3G客快破千萬 料2年後賺錢 (明報)
長和中期純利齊破百億(東方)
和黃3G虧損減至53億 (蘋果)
正如方兄所言, 和黃高層財技了得, 單是負商譽已經教人拍案叫絕. 小弟在學校修讀經濟科的時候, 教授以克林頓的國策為主體研究; 可能日後財務科要以和黃為研究對象了.
然而, 財技了得是一回事, 公司實質營利(正現金流)則是另一回事. 一間香港的龍頭企業這樣作為, 究竟是豎立了好榜樣還是壞榜樣呢?
thomas
獅子銀行主席話頭幾十个行政人員,每人都有幾个replacement。
李生話冇接班人準備,作為小股東肯定有得震冇得訓。
tony 兄所言甚是.
一位成功的專業人士(無論是會計還是其它專業)不但具備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 而且能夠在其專業知識基礎上發揮創意, 成就前無古人之偉事.
另一方面, 作為以香港為家的跨國企業, 一直標旁國際化, 高效管治, 卻積極"做數", 不務"正業". 其健康確實存疑, 不是一句"我早上六點起床打球"可以自圓其說.
李先生與霍大班尚在猶可, 假若先輩一個一個永生, 長和何以為繼乎?
thomas
如果只單靠李先生的deal-making,長和系是很難有今日的成就.李先生最利害之處是能用人唯材,長和系的管理團隊才是集團靈魂所在.
李先生與霍大班尚在猶可, 假若先輩一個一個永生,長和何以為繼乎?
不同意。只要大李不在,小李一定自己話事,霍先生要靠邊站。結果可想而知。
如今確信, 「信報」讀者真的目光如炬, 學識淵博。
Thomas, Tony 和夏語冰理性又獨到的見解, 真教我輩汗顏。 看來香港當真臥虎藏龍之地。
各位老兄覺得小李的能力如何? 為什麼他主持大局, 霍大班要靠邊站? 難道他倆有心病?
另一方面, 據老電的朋友所言, 小小超其實不太老電營運情況, 只會有特別事宜才露相, 其它一切事務已全權交給"着數"先生了.
香港彈丸之地, 輩出跨國企業. 當中以匯豐與和黃為人津津樂道. 匯豐的管理一向由專業的銀行家主持, 而和黃卻仍然未能擺脫家族生意的色彩. 相對而言, 思捷積極改善企業管治, 減持股份, 開拓多元業務. 此方乃企業長治久安之策也.
thomas
很多人都不太看得起小李,主要原因是他很低調,但自從收購加拿大航空一役,我個人認為小李能力在小小超之上,能在收購最後一刻主動放棄,這種理智的表現是不簡單.他說"做生意不是志在必得”這句說話我一直記在心頭.即使大李不在,我覺得小李是有能力接班.
thomas兄,我是認同西方企業有能者居之的管理模式,東方企業只論血源不論才能的傳承模式,的確是富不過三代的主因.
但我太不完全認同家族生意交給專業人士管理就一定對生意有利,最重要是掌管的人能力有多少,如前hp那位女ceo策動收購compaq不但不能令公司擺脫困難,反令公司問題更多,最後等到她下台,公司已付出不少代價.不過西方這模式始終勝過東方模式,最少hp現在還是大企業.但交給第二代之後發揚光大的例子仍然是有,如新地.
我們作為投資者只有用自己的判斷力去決定一家企業是好是壞,是由家族或由專業人士管理’最重要是能否為股東獲利,其他事情重要嗎?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呀!
--->為什麼他主持大局, 霍大班要靠邊站?
沒有具體原因,只按中國歷史軌跡判斷。
推介了閣下的文章: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61272&group_id=22
謝謝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