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5

黎明

報載英國《金融時報》被選為全世界最佳報章。

   報紙這傳統行業,近日都有相當新動作。香港即將有一至兩份免費報紙,加入爭奪傳統報業市場。放眼世界,《華爾街日報》即將推出周末版,專攻年輕讀者群, 而旗下歐洲版及亞洲版,將在10月變身成為小報;《洛杉磯時報》早前推出wikitorial,讓讀者上網重寫社評,但最後因為太多粗鄙言語而要擱置這大 膽嘗試。

  由此可見,傳統報業正在絞盡腦汁,迎接挑戰,但前提是,報業是否已變成夕陽行業?

  本地幾份有上市的主要報章,包括《東方》、《太陽》、《蘋果》、《明報》、《南早》,讀者人數大多是持續下滑,以CAGR計,由99年至2004年,分別下跌2-22%,只有《明報》輕微上升約1%。如果計銷量,全面下跌。

   閱報人士逐漸減少是不爭事實,但並不代表報紙的收入必然受損。香港的廣告使費過去九年一直上升,而報紙是繼電視之後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媒體,超過三成半。 當報紙大嘆閱報人士減少,其實另一邊廂,電視觀眾流失一樣厲害,加上企業普遍要善用預算,未來幾年報紙有機會取代電視成為廣告媒體的一哥。

   但就算廣告是一片利潤可觀的戰略重地,你還是要選擇用戰機還是坦克車攻佔。大學生都曉講的市場定位自然是首要重點,《金融時報》貴為最佳報章,你未看過 都應該知道它是怎樣一份報紙,絕對擊中它主攻的那一撮讀者群。還有,資訊渠道愈來愈多,報紙將走向雜誌化及書本化。前者是圖多於字,讓讀者可以搭車上班、 茶餐廳等朋友期間消磨時間,以及提供消費情報;後者是將書本知識極端濃縮為一千字,並斬件上枱,讓有心向學但時間有限的讀者在一程車之間可以練成武功,日 積月累下,一年有如看過幾十本書。

  報章的新聞報道將不再是單純口述筆錄,要加上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才值得讀者花時間細讀。這要求記者不單只有文字底子,還要有快速的研究分析能力。將來記者不應該是低薪的廉價勞工,而是有個人專門領域的半個學者兼分析員。

   而且,報紙將不會是報社發放內容的唯一渠道,可以有PDA版、手機版、互聯網版;收費是以個人自選組合而定,彈性之強足可媲美流動電話商。這代表資訊有 價,而且是個人化。當整份報紙有八成內容我是沒有興趣,何解不可以用較低價錢只購買兩成內容?再進步一點,報紙甚至可以在排版上變成局部個人化,將來你手 上那一疊報紙,只有你喜歡的內容。

  有這一份拳拳到肉的報紙,足以搶奪其他報章的讀者及攻佔厭倦閱報的年輕人市場。有人氣,兼且講得出這班是什麽人,現實的廣告商才會瞅睬。

  全世界的傳統媒體,包括電視、電影、電台唱片,盡皆要接受需要變革的挑戰,報紙可算是吾道不孤。變革之餘,最重要是報魂尤在。而夕陽與否,因心態而異。

8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點選出嚟架?
我無睇過<金融時報>,不願/不能置評。
不過我一向都覺得<信報>先至係最佳報紙喎!
唔係擦鞋呀。
撇開「睇開有感情」哩啲虛無縹緲o既個人因素,實際啲,宜家咩都講「價值」,我就覺得<信報>超晒值嘞。
舉個例,如果聽日起香港所有報紙維持售價六蚊(有啲報攤五蚊有交易兼送紙巾),但係<信報>話要加價到十蚊,我都會繼續買<信報>睇,最多咪唔飲Starbucks咖啡囉!

Anonymous said...

I agree with you very much. Everyday, I pay $6 each for one 信報 and one "Appledaily", but I just read 3 articles in 信報. Please speed up to post all articles of 信報 to web so readers can select the ones they interest and pay less.

Anonymous said...

比較理其他外國報紙,我都覺得<信報>先至係最佳報紙喎!

和其他的本港報紙比,直頭係身份的象徵。

雖則沒有一些娛樂或是炒作,這些可以免費地從網上或是metro取得,可以慳番。

但是因為沒有什麼廣告收入﹝包括從政府的方面﹞,所以要讀者掙氣D。

有一些建議的:若在星期六加點樓宇買賣成交登記資料和圍棋或運動資訊,便per-fect。

Anonymous said...

南早也不錯,也至報道了富力的招股書錯誤的新聞.

Anonymous said...

Patrick兄:
成份<信報>你只睇三篇文章,係我睇錯定係你一時手快打錯呀?
真係好想知係邊三篇。
如果係事實的話,我必須講句:
老友,你走寶啦!
<信報>仲有好多好嘢等你去發掘o家!

Anonymous said...

我睇咗信報好多年,前一排停咗因為睇完搞到隻手黑麻麻。

依家睇番都主要係為咗嗰三幾个專欄,不過阿孔生最近好似跌咗d watt。

我俾伍嗰四去七仔買。其實加價對我哋冇乜所謂,最衰有嗰个公会,不如退会喇。

再換D唔甩色既油墨,咁就perect喇。

Anonymous said...

敝人是九七年金融風暴時開始「買入」《信報》,主要原因是對那時的社會現象很感興趣。結果一買就差不多八年從未間斷過。相對於三十二年報齡,敝也算不上是「老讀者」。

與其看《FT》,敝較愛看《The Economist》喜愛它報導和分析很全面、中肯和獨到,唯一缺點:大貴,不能每份都付費去買,但有免費的節錄版可看到,各位大大不要錯過!

另外,那張新的「免費報紙」今天面世,在星期二開始癹行有點怪,同時以那出版人的背景,我萬萬不信它可以像「都市」那般中立,故此,結果還是提不起拿來看的興趣~~~

離題:孔兄提及泰利君那一所機構,有在招聘人手否?那裡真的每天可「平均上八次洗手間」?希望不是手民之誤,蓋敝人現職這所,每天三次已有面色可看~~~

Anonymous said...

今天看到信報有體育版了,說底有很多businessmen是好體育,真是如虎添翼,為一些青少年又加點趣味。

不知是否信報有人留意此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