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之名
莫非繼賭業股之後,會輪到電力股?
慧峰(8228)宣布,與中國電力國際成立合營公司,將在內地建廠,向香港供電。
聽到這則新聞後,想了很久亦想不起慧峰是哪一家上市公司。上網研究一輪,不禁嘩然一聲﹕「這家公司都可以做電廠?」
慧峰2002年10月上市,原先經營Radio Republic,是網上電台的始祖之一,科網股泡沫爆破後,跟隨大隊轉型成為傳媒公司,出版中文《Newsweek》,以及提供網上內容。
2004年9月的第三季業績,九個月虧損二千七百萬元,股東權益是接近負一千萬元。換言之,慧峰是一間負資產公司。
傳媒及科技行業還可以算是賣腦筋的行業,但電廠絕對是資本密集的生意,少一點財力都免問。一間負資產的公司,如何投資興建電廠?電盈(008)負資產發生在投資期完全過去之後,可以坐享穩定現金收入還債;但慧峰是本末倒置,在資金投入期負資產,奇怪。
根據公布,慧峰佔合營公司三成,以二千萬法定股本計,開首的最高投資額是六百萬元。慧峰在2004年6月底有七百萬元現金,以單單第三季已經蝕去一千一百萬元的速度,怕且現在未必有足夠現金支付最高投資額。
究竟建造一間電廠需要多少錢?從中國電力國際旗下、去年剛上市的中國電力國際發展(2380) 的招股書所披露,三間計劃中的電廠包括平圩、姚孟及黃岡大別山,每間廠的投資額大概四十七億元人民幣。讓我打個折頭,慧峰那間合營公司計劃建造的電廠,應 該需要投資四十億港元吧?慧峰佔三成股權,即是要支付十二億元。以慧峰昨天停牌前報三角七仙,發行約五億股計,慧峰市值未夠二億元。究竟慧峰如何神通廣大 地籌集比市值大六倍有多的資金投資電廠?我極希望從中偷師。
撇開慧峰財力有限的問題,究竟電廠是否有吸引力的生意?電力是無可代替,需求永遠存在,假如沒有利潤管制,可以是印銀紙的生意。2008年後的電力市場是如何監管,目前正在諮詢。如果到時市場開放,兼且供不應求,電廠甚有可為。但根據中華電力(002)年報,備用發電量還有30%,而這備用發電量還是以過往最高用電需求計算。換言之,香港用電量離供不應求甚遠。
亦即是說,慧峰加入戰圈,不會令這個「電力批」加大,只會爭奪現有兩家公司的市場。以中電及港燈(006)兩家公司的財力及設備,要一手打扁這名不入流的對手易如反掌。
慧峰主席在中電打工二十七年,沒道理看不見這罩門,必定是有些把戲留有一手。
莫非這是政府在諮詢期的詭計,以增加談判籌碼?又或者是與政府商量妥當,屆時有特別照顧?抑或這只不過是中國電力國際借助潘主席進軍香港的第一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