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06

走入去

NYSE行政總裁John Thain,應該是港交所(388)的fans。

  這位Goldman的前COO,減薪過檔NYSE,人工比上手Dick Grasso少一大截,但做事卻不比前人少。

  第一炮與Archipelago合併,變相讓NYSE借殼上市,繼而再推電子交易。將NYSE變成上市公司之後,要讓以前有交易座位的經紀套現。一切,似曾相識,港交所一早已經做過。

  再進一步,Thain表示,未來NYSE要進軍衍生工具。這點,港交所行先幾十步,衍生工具多姿多采,連散戶師奶都知道什麽叫引伸波幅,對於溢價及槓桿比率瞭如指掌,絕對比只懂買mutual fund的美國退休阿伯sophisticated。

  但有一樣NYSE行先的,是向外擴張。大家都知NYSE開價收購Euronext,比港交所行先一步。掉轉頭想,港交所又能否學習國內企業,實行走出去?

  獨市生意的港交所,無後顧之憂,不怕被人狙擊,但增長潛力太過被動,只有等大型國企南下上市,又或者三年一閏股市當炒,才可以為股東增值。年年將盈利大部分盡派股息,始終不是辦法。

  世界潮流,交易所傾向合併。港交所應向哪些同行打主意?最理想是走出去的相反,走入去,與深圳上海交易所合併。

  當然,這是國策,隨時是「十二.五」甚至「十三.五」的規劃內容。合併成功,港交所股價直線上升不在話下,對中國都甚有好處。內地百姓可以投資上市H股,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妙事。

  還有,國內熱錢可以投資優質港股,為資金洩洪,即時減低人民幣升值壓力。

  不過,這大膽方案阻力甚巨。最明顯的阻力,就是現任主席不曉講國語。

11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現任主席不曉講國語 ?
i learnt that his law firm was the 1st to be allowed to run business in the mainland ............

Anonymous said...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日下午六時零一分
網民「劉基利」 向網民「江湖客」發表:
實在不敢苟同你的論點。香港的賓架如何"整天價專注於搔首弄姿, 忙於賣弄形相"呢? . . . 再問王先生當年在「藍綠行」引入中銀香港 (2388) 作策略性伙伴為何時?此一時彼一時,當年國內的環境與現在可有天壤之別? . . .

今天中國銀行 (3988) 在港交所發行 H股, 意味中銀香港 (2388) 的中國概念已不占任何優勢, 獨賸其在香港的業務 ~~ 但較藍綠行在香港的歷史及業績仍有一段距離。
敢問網民「劉基利」, 藍綠行的管理層, 會否因王先生當年的決定,引入中銀香港 (2388) 作策略性伙伴而大嘆倒楣呢? 他們又可會作出調整, 沽出中銀香港 (2388) 然後再購入中國銀行 (3988)呢?

不管怎樣, 王先生作為香港第一行「賓卡」的能力, 理應自慚形穢喔!

Anonymous said...

港交所與深滬交易所合併是一個很吸引的概念,如果外匯管制的障礙掃除了的話,港交所見$100也不是夢。

Anonymous said...

TO: 江湖客

2388 is always the BOC(HK) from the very 1st day of IPO, with main focus in HK market. No substantial change in it's position/nature after the IPO/birth of 3988.

IPO price of 2388 ~$8.8-9. Now, ~$15, for 3-4 years. It seemed not a bad investment decision after all....

Anonymous said...

亞洲地區交易所都存在有地土政治色彩濃厚,好難有M&A。
走入去,首推是民主派議員即說會是經濟干預,中信入股亞視已見一斑。倒不如走出去買下其他市場好過。

Anonymous said...

走入去也算不上是經濟干預,反正中國移動和中國石油都已經在香港上市,現在才說是經濟干預未免太遲了吧?

Anonymous said...

To: hhh

Thanks for the response and insight.

The message I wish to get across is that Mr. Wong told the public on that day that " . . . forming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BOC(HK) (2388) should help his "Blue-Green Bank" penetrating the PRC market. . . "

I wish to highlight that he was making a very wrong decision at that time and was trying to tell a lie afterwards!

Anonymous said...

江湖客兄:

隨著中國境內銀行業經營環境的轉變,藍綠行早而調整了本身的策略,沽出中銀香港轉而直接投資國內銀行。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仍然不敢苟同你的論點。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想當年有誰料到中國政府會容許國內銀行作出如今的改變?站在當年的時世,中銀香港確有可能作為中銀日後的上市實體,中銀大可以選擇將資產注入中銀香港(如中移動)而不是今天作子母行形式的上市。

當然,事後孔明往往比較容易做。今日您知道國內銀行的改革情況及中銀的上市形式,你大可大聲指責王生當年的決定未能預估將來的情況,但換著當年要作決定的是你,你有信心完全估計到現今的情況嘛?

何況,江湖客兄你對當年藍綠行入股中銀所帶來的效益又所知幾多?有些效益是無形的、是外人永遠都無法得知的,你可以肯定當年的入股策略是錯的嗎?最少在賬面上、在人脈關係上我看不到藍綠行有可損失要令王生在這事上沾上惡名。

Anonymous said...

真高興可以在這裡遇上 hh 君和劉基利兄兩位前輩, 讓江湖客在此可向兩位多多學習, 如何以客觀的角度分析時人、時事, 江湖客在此先行謝過。

現有下列四項的回應, 望諸位賜教:

(一) hh 君說得好: “2388 is always the BOC(HK) from the very 1st day of IPO, with main focus in HK market.” 既然當天公眾已很清楚, 2388 以香港市場為目標, 那更凸顯「藍綠行」引入 2388 為策略性伙伴的理據更站不住腳, 因為「藍綠行」在香港已有不錯的市場佔有率, 2388 只會重復「藍綠行」既有的業務範籌。 那 . . . 王先生在新聞發佈的一句 “2388 will help us penetrate the PRC market” 豈不更是飴笑大方嗎?

(二) 也許「此一時彼一時」一類的說話, 只適合那些普羅大眾, 或如「江湖客」這種無牽無掛的人作馬後炮時用的。 若銀行大班也用「此一時彼一時」作下檯楷, 只會顯示其人缺乏具策略的長遠目光而已。

(三)「. . . 最少在賬面上、在人脈關係上我看不到藍綠行有可損失 . . .」在賬面上沒有損失, 只可說是藍綠行時來運到, 因為這從來不是「藍綠行」與 2388 結伴的企圖 (至少王先生在公開場合沒有表示過), 卻有點「亂石投林」式的冒進, 發生在「藍綠行」的身上, 嗚呼!

(四)「江湖客兄你對當年藍綠行入股中銀所帶來的效益又所知幾多」 嗯, 說真的,「效益」所知的就不多, 「損失」不少就是了。 好像那些年來「藍綠行」投放在開發中國市場的資源便不少了, 但成果怎樣, 大家有目共睹, 絕對不會多於在沒有與 2388 結伴前。 此外, 「藍綠行」當年也曾派駐一位重量級行政人員在國內試圖作出突破, 多年下來也是途勞無功, 浪費了人才。 (後來這位重量級行政人員也辭去了「藍綠行」, 改投了另一間中資背景的銀行當副總經理了,「藍綠行」可謂「陪了夫人又折兵」。

garygarden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
Anonymous said...

江湖客兄:

幾時都歡迎客觀理性的討論,亦多謝您的賜教!對於您的回覆,我有以下回應!

1. 想當年中銀香港上市,藍本是先將十三行整合然後上市。大家都知道中銀香港的母行是中銀,當中銀香港決定在香港上市,一個合理的估計是日後母行有機會將資產注入中銀香港,而不是像現在以子母行的形式雙雙在香港上市,不倫不類。事實上,當中行近兩年決定自行上市後,這種要大婆不要仔的做法亦頗令市場意外。今日我們知道結果,要去追究原因當然容易,但當年以既有資料去分析的王生,我看不到有可不當的地方。此一時彼一時是事實,而不是藉口。

2. 王生是否亂石投林呢?我看未必。第一,投資當時有機會受注資的中行,早點投放資源是理所當然的。就是結果像現在那樣,當年透過投資中行而建立的人脈關係,多年來在中行內部接收到的第一手消息亦非常珍貴。當然,要如何量化這種得益是困難的,但我相信渣打銀行在最近兩年在內地的急速發展不會是石頭爆出來的結果。

3. 我想江湖客兄提到「陪了夫人又折兵」的主角應是黃遠輝先生。當年黃生被派駐內地時,正好小弟亦在藍綠行工作,以我所知黃生在內地為藍綠行開荒時內地的銀行開放程度有限,黃生有感發揮不大才改投其他銀行,與藍綠行投資中銀香港與否應無關係。再者,黃生當年為藍綠行所作的"前期工夫"亦不是白做的,君不見近年藍綠行在中國的收益逐步強化起來嗎?沒有那些前期投資,我相信不會有現今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