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難
曹仁超上星期寫道,恒指成分股過去三十四年有一半被剔除;道指更誇張,只剩下一間。類似討論,英國都有。《金融時報》以市值將世界五百大企業排名,並撰文評論企業興衰。文章指這類統計甚得股評家歡心,皆因正好為分析不同行業的起伏提供最佳佐證。
文章不但寫及哪間公司上,誰家公司落,還有在冷冰冰的統計背後,寫出有血有肉的現實狀況。現實是,當一間公司衰落,員工會失去工作,生活受損;社區可能 會因大型工廠倒閉而變得冷清;幾十年的同事兼朋友,會因公司裁員而各散東西,互不再見。我們眼中排行榜升跌,背後其實是一段段實質的企業個案及人間故事。
知道這些公司排名升跌或成分股改變毫無意義,預計哪一類行業或什麽公司未來的起落,才是投資者經常被教導要養成的分析技巧。但我認為,這是愈來愈難。
以駿威(203)這成分股為例,早前已經傳出它有機會被剔除,但最後是會德豐(020)及恒發(097)。不過以市值計,駿威在未來亦會經常被「貼」為被剔除的大熱門。
但駿威是在2004年9月6日才被納入恒指,一年未夠,何解其恒指成分股壽命如此短暫?究竟是行業關係還是公司本身的素質問題?
汽車行業早前還說在國內大有可為,中產階級的興起必定引發更大的內部需求。但最近的財經報道或同行的業績公布,又說國內汽車行業正面臨減價戰,而且需求增長不如想像中樂觀。究竟邊句真?
OK,行業前景難測,公司素質應該較易衡量吧,反正現在「買股不買市」,行業再差,只要公司本事,一樣值得投資。
駿威一如其他上市甚至未上市的汽車商,主要的盈利來源,靠與外資合營的公司貢獻,以權益法入賬。據聞部分正準備上市的汽車商,因為這入賬方法而未能符合上市條例的要求,令上市計劃受挫。
如果打開駿威的年報,只會見到合營公司為集團貢獻了二十二億盈利,駿威自己做的汽車生意反而要蝕錢。但這合營公司內裏情況,對投資者而言是個謎。
轉靠證券行的分析報告又如何?他們可能掌握較多公開資料,兼有機會親身到廠房問問題。莫說投資者未必有機會獲取這類分析報告,就算有,誠非好事。我手上 這兩份,一份說「underweight」,叫投資者小心;一份說「out perform」,叫投資者買。兩家都是國際大行,你信邊份?
所以我說愈來愈難,有時候投資者所需的資料欠奉,有時候資訊又嫌過多兼矛盾。單是搜集及過濾資料,足以叫投資者費神。 投資者如何自處?如果連大行分 析的結論都可以南轅北轍,證明根本沒有權威的正確答案,信自己反而更心安理得。選自己有興趣有信心掌握的公司行業研究,就算最後投資不成,至少過程都不會 痛苦沉悶。還有,可以毋須太着緊研究報告,多看無益。
2 comments:
身為一名散戶,我有我自己喜歡的工作賴以為生。
所以每日只可花上個多小時研究那些網上三、四手資料,又沒有讀過財金類課程,是沒可能跟專業大戶比拼。
所以我唯有相信移動平均線。我的想法是,她不但是過往價目的平均值,也代表掌握不同資訊的人(由大戶到散戶)
,因應資訊多寡,對市場作出不同反應的平均值。
移動平均線,代表一個「平均的看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我用上個「她」字,因為她不是死咕咕的冰美人,要摸透她的脾性,得要下多點功夫。
力不到,不為財!投資是要親力親為! 自己做研究, 自己用真金白銀下注, 以鍛造出超人眼光及堅忍的性格!
在投資過程中,知識與性格缺一不可! 借問有沒有投資好書推介以供參考?
謝!
小占上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