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時裝股感染
若首次發售新股並沒有出現超額認購或認購不足的情況,即表示定價正確。這句等同「父親是男人」的說話出自何人?是任總。
任總這篇「觀點」刊登於I.T(999) 招股之時,是否有鑑於超額認購幾百倍而一時感觸?對於超額認購,任總歸咎發行人沒有足夠能力與包銷商討價還價,以及擁有認股權的管理層,定價時把個人利益 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問題是,有沒有方法定一個百分百足額認購,不多不少的價錢?這價錢就是經濟學教科書裏,那供求曲線剛剛好踏正那一點,是概念多於實 際。任總煞有介事,指定價偏低而引致超額認購不符公眾利益,十分嚇人。
換個定價方法能否達到任總心目中的境界?Google去年8月上市時,是用「荷蘭投標」形式定價。認購者遞交最高可接受股價及數量,截標後按標價由高至低排列,從最高價開始計累積股數,當升到與總發行量相等時,那標價就是最終招股價。
Google最後是八十五美元上市,但第一日收市價是一百美元左右。換言之,八十五美元還未是供求平衡的完美價錢。而Google亦對這價錢不太高興,原因是當初公司心目中的招股價是介乎一百零八至一百三十五美元,連同發行股數減少,最後的集資額比預期少近一半。
要知道Google已經是萬眾期待,最後結果還是三面不討好;公司本身嫌集資額較預期小,中籤者又嫌股價上升水位未夠吸引,兩家投資銀行更是無法從中施展龐大銷售隊伍的看家本領,賺取豐厚的佣金。這款「荷蘭投標」,結果是怨聲載道。
香港可否引入這投標機制,找尋完美的招股價?以I.T為例,超額幾百倍,並不等於市場上真有高於發行量幾百倍的需求,大部分數量是用於提高分配機會。變成投標的話,「中者全數即有」,只會等額入紙,隨時有超額變不足之險。
價錢又如何?香港市民不曉得怎樣定價,只會打開報紙找尋所謂「暗盤價」。無形中讓股評聯盟有機可乘,調控大眾的入標價。到最後,招股價還是由券商定奪。
I.T可以超額完成,背後的上市團隊值得好好慶祝一番。Bulk print後發現寫漏一段,連隨要逐本黏貼紙,可想而知團隊是如何心驚膽戰。萬一趕不及2月底前上市,又要再做盤數,夜長夢多。本來超額倍數中應該有我的份兒,但莫名其妙地豐網上銀行沒有I.T認購,奇怪,唯有關機收工。
電梯大堂迎面而來是一身黑色套裝裙的雲妮,她可算是會計師中的超級靚女。從太子大廈走過來置地,正是到樓上bulk print,今晚又要「通頂」。
「千萬不要在樓上那張按摩椅睡着,莫要走漏眼寫少一段。」
「放心,會計師那份只會加錯數,甚少寫漏。下次再說,要比老闆先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