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05

開張

中環置地最近又開酒店又開百貨公司。

  酒店房間我沒住過,但在旁邊辦公室大廈開會時,可以望進去。裏面裝修走現代舒適路線,風格簡約,與老文華很不一樣。

  位於單邊的一些房間有超大浴缸,大到可以鴛鴦戲水那一種。但我想問:與旁邊的辦公室大廈那麽近,做什麽都必須放下窗簾,雅興何存?

  酒店的餐廳則令人失望。中環的餐廳可以以午餐價錢(包括飲料及加一小費)分為四類:一百元以下的是常餐,隨時進出,不設定位;一百至三百元的普通餐,是朋友碰頭聊天的最普通方法。

  三百至五百元的商務餐,除了大老闆或打工皇帝,就算你生意有成或者已晉身打工貴族,若非用得上Expense Account,也不會隨便約人如此花錢吃飯。

  五百元以上的什麽餐,我不清楚,因為只吃過寥寥數次。印象中食物沒有太大特點,座上客也沒有什麽可觀,猛人不比香港會所多,俊男美女更欠奉。也許「貴」本身已是一種享受。

  置地新酒店餐廳的午餐,Set Menu 四百五十元,加飲料及小費剛好超過五百元,但感覺還是一般的商務餐,也許是經濟好轉,以前的收費標準需要為通脹作出調整。

  同樣貴的是新開張的百貨公司Harvey Nichols 。說貴不完全是說價錢。在中環,意大利法國名店林立,置地就有十多家,百貨公司價錢再高也超不過它們多少。貴是個相對的概念—相對它在老家英國的總店,也相對在其他國家的百貨公司。

  Harvey Nichols 於1880年代在倫敦創業,近兩百年的歷史,在英國各大城市和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均有分店,而且全部以高級時尚生活為標榜,但始終是一家百貨公司,有食品賣、有 Food Court 甚至有髮廊。

  紐約第五大街的Bergdorf Goodman(1906年創業)很貴,東京銀座的松坂屋(1924年創業)也很貴,卻仍然在本地人消費能力之內,走的不是「頂」而是「多」的路線。店舖裏面,每個牌子有自己的角落,有時會給人有點亂的感覺。

  潘迪生幾年前成為Harvey Nichols的大股東,這次把其引入香港市場,搞的是名店多於百貨公司,走的路線比連卡佛還要高。是否因為根本不打算做香港人的生意,其實旨在來自內地的新貴?

  開張請來特首剪綵,煲呔加僵硬的笑容,站在一身白衣白褲白鞋的潘迪生旁邊,更突顯在香港,商人才是風騷的主角,政治人物只有陪襯的份兒。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金融教授是勁,就唔駛係大學任教。出任死炒一番呢。

647呢排真係死插。

dL said...

BTW, the correct spelling is "Harvey Nichols"